www.haojio.com

俗女养成记好看吗(俗女养成记2剧情介绍)

俗女养成记好看吗(俗女养成记2剧情介绍):两年前,有这么一位「俗女」。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,转眼就要40了,人生还是一事无成。不仅如此,她还把手里所剩不多的牌抛了:正式向男室友提出分手,搬出住了多年的出租屋,辞掉那份讨厌的工作。最终离开大城市回到了乡下。两年过去……龙马运势网www.longmax8.com)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,希望能解你之惑!

 

两年前,有这么一位「俗女」。 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,转眼就要40了,人生还是一事无成。

不仅如此,她还把手里所剩不多的牌抛了: 正式向男室友提出分手,搬出住了多年的出租屋,辞掉那份讨厌的工作。 最终离开大城市回到了乡下。 两年过去,她过得怎样? 似乎除了年龄上突破了大关,一切并没有任何逆袭的起色。 可要问她会不会后悔自己从台北天龙国回来? 答案当然是:不会啦! 因为,陈嘉玲的人生下半场才刚刚开始—— 《俗女养成记2》 点开豆瓣,搜《俗女养成记》: 评分9.1,是当年评分最高的华语剧集榜第二名。 那一年的冠军,是拿下9.4高分,由贾静雯主演的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。 这次原班人马回归,一集就飙升至天花板。 开播24小时,豆瓣开分9.6,保持至今。 评论区里,全是一把子五星支持—— “感动”“温情”“好看到爆炸”…… 有人说:这就是陈嘉玲的魅力。 究竟是什么魅力?

是笑中带泪,熟悉的味道。

关于陈嘉玲的故事,讲来很琐碎—— 她和她家人间再平凡不过的生活日常。

上一季的结尾,有段独白: 这辈子其实很长,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,做梦又醒过来。 这辈子其实很短,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,没时间再去讨厌自己。

于是,这一季第一集就打出醒目的标题:

敬!新生活! 新生活如何?

用她自己的话说很惬意,不仅有大把独处时间,还能天天和家人见面。 下面就请欣赏《相亲相爱的幸(社)福(死)画面》—— 早晨醒来变身自恋狂,正人来疯得忘乎所以,转头发现爸妈正盯着你。

满眼写着:神 经 病 。。。 回家打开房门,撞见弟弟正和男朋友在……运动(?) 一边慌乱地不知路在脚下,一边化身尖叫鸡。 去医院处理伤口,被医生误以为她遭遇了家暴,反手一个报警差点把男友送进警察局。 男友:?我好冤。 也不怪医生敏感,实在是陈嘉玲一个月受伤战绩太辉煌。

为了把买下的“鬼屋”变成家,她亲历亲为搞装修。 让她动手的她上,不让她动手的逞强也要上—— 捅马蜂窝被蛰进医院。

钉栅栏直接自残送医院。

刷漆变成蹦极,又双叒进医院。 真是尴尬他妈给尴尬开门,尴尬到家了。

陈嘉玲,真爱生命,远离装修。 ok?

剧里,大部分的笑点都来自于这些碎片化的生活琐事: 像是拆盲盒,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,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。 就拿装修这件事来说—— 自己的房子,陈嘉玲只想从格局设计到家具装饰都按自己的想法走。 毕竟舒服好看,才是最重要的。

她爸妈:啧啧啧,年轻人你这思想很危险啊!

更何况陈嘉玲低价买下的这间小屋,还是人人口中的“鬼屋”。 住人之前,头等大事必须是:算风水。 来了!来了! 他们左手一只蛙,右手一颗树,背后还领着一位风水大师向这个家走来了! 对大师,老夫妻俩是深信不疑。 大师一皱眉,他们心一揪,大师一抬手,红包立刻有。 跟着大师身后绕屋一周,简直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啊! 但在陈嘉玲眼里,这压根就是骗人骗财的把戏。 我的房子我做主。 为了化解尴尬,她不仅轰走了风水大师,拒收镇宅之宝,干脆把爸妈手里的备用钥匙也没收了。 一箭三雕,不愧是你啊陈嘉玲。 港真,这段父母不打招呼就直接造访的细节,实在是过于真实。 即便已经2021年,知乎上也依旧有人不断地为这件事发愁。 让陈嘉玲哭笑不得的,绝不止自己和父母行事风格的不同。 比如代入感更强的细节,父母的谜之审美。 很久以前,网上就有过一个深刻的话题:“千万别把新房给父母装修”。 因为完工后,父母笑,自己哭: 气势如虹的防盗门,QQ炫舞的会客厅,不想上的卫生间,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配色…… 一个都不想拥有 就像陈爸爸给女儿安利中国结、竹藤灯。 陈妈妈把陈嘉玲订好的带贵妃椅的白色沙发,直接换成自己看中的黑色。

理由当然是: 黑!色!耐!脏! 母女俩为一套沙发斗智斗勇,最后把送货员逼到崩溃: 彻底崩溃:

哈哈哈哈哈哈太难了,夹在陈家两个女人之间太难了。 为一点点小事拌嘴,是陈嘉玲一家的常态,也是无数家庭的缩影。 吵吵闹闹,日子才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儿。 一个“家”也鲜活起来。

看《俗女》的时候,我有种很奇怪的状态—— 最头疼的是看见陈嘉玲和她妈妈吵架; 眼泪掉最多的还是看陈嘉玲和她妈妈吵架。 一方面,习惯用言语伤害对方,把最坏的一面留给最亲近的人,母女之间真实的相处模式让人代入感极强。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,每一件小事都在一点点剥开人物内里,让你看到矛盾背后的真相。

陈嘉玲和妈妈,为一套沙发可以大吵三百回合。 看起来只是审美差异造就的? 直到陈嘉玲厌烦至极地喊出:

“你们都不要再管我的事了,我又不是小孩子!” 你才发现,这是一个家庭,两代人之间深积已久的矛盾和羁绊。 陈嘉玲处处要忠于自己的意愿,处处叛逆,也源于从小的成长经历。 毕竟这对母女,在陈嘉玲还是小嘉玲的时候就成天斗智斗勇——

不准看电视,小嘉玲在爷爷的掩护下偷偷看。

以为你知我知妈妈不知?

一摸电视机机顶,热的!

去理发店理发,你和理发师说的“一点点”: VS 你妈向理发师示意的“一点点”: 以及最后剪完长发只剩“一点点”: 对不起,实在有被冒犯到。 和大多数母亲一样,陈妈妈带着些许“烦人”属性。 这种烦人不是贬义,而是始终坚持“我是对你好”,尽管这种“好”总是带着不商量的霸道—— 特别是嘉玲升入国中后,每天变着法儿地做食补黑暗料理,美其名曰“吃哪补哪”。 烧掉她的漫画,逼她去上补习班……

时刻替自己做安排的母亲,让陈嘉玲感到陌生又窒息。 终于,在一次上完补习班回家的路上,她爆发了——

嘉玲在车上睡着了坐过了站,妈妈明明看见了却没叫她,而是一路骑着车悄悄跟在后面。 她把心中的抱怨一股脑地全抖落了出来: “你不是我妈,你是假的!” 她甚至质问三连: 你记得我生日吗?你知道我最喜欢什么?我又最害怕什么?

你看你说不出吧。 事实上,关于你的一切妈妈记得一清二楚。 就连出生时间都精确到分秒。

可就算如此,嘉玲还是不明白,为什么妈妈要这么狠心地对自己?

妈妈给出的答案是,因为你上国中了啊。 嘉玲:上国中算什么理由?上国中有什么了不起的? 没想到,妈妈的一句话让我直接泪崩:

“上国中很了不起,因为你妈妈只有国小毕业。” 原来,那个总是唠叨着“你要是不好好念书,就去工厂做女工啦”的人,那个在你填家庭调查表时被问到学历,支支吾吾说“和你爸差不多,就填高职好了”的人…… 她真的很为你能拥有念书的机会而比任何人都感到骄傲啊! 因为自己失去过,才更加懂得机会的珍惜,也更更更不愿意看着女儿去复刻自己的人生。

不理解背后,藏着的是母亲的一颗真心。 说到底,她只是想离你近一点,想爱你多一点。 还有一个让人一秒破防的细节—— 童年时的这段爆发和成年后的那段爆发,像是一种互文。 当初,妈妈被陈嘉玲撞见跟着自己身后,妈妈辩解着: “我是在训练你。你现在是大人了,不是小孩子。” 可是,当成年后的陈嘉玲说自己早已不是小孩子的时候。 镜头一转—— 在母亲眼里,气得跺脚的陈嘉玲,还是曾经穿着校服的模样。

或者准确地说,一直都是。 不论你经历了多少岁月,不管你离家走了多远,在父母眼中,你永远都是最亲爱的小孩。 剧中,正是这些不被察觉的细腻,看得人笑着哭哭着笑。 一瞬间,好想再做回家人眼里那个“死小孩”,好想拥有这样被爱包围被琐事缠身的俗气人生。

作为一部女性剧,《俗女养成记》从各个方面来说,都和这几年爆热的国产女性剧背道而驰。 论人设,不是搞事业或即将逆袭翻盘的女强人;

论情节,没有手撕渣男、吊打绿茶的热搜爆点; 论家庭,更没有吸血家庭、奇葩父母…… 简直是“看点三无”。 就连名称都普通到足以被归为“被剧名耽误的好剧”系列。 可神奇的是—— 明明你和陈嘉玲是迥然不同的女生,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,可能除了生长在相对比较小的城市外几乎没什么共同点,但就是能从大小嘉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。 比如第二集的故事。 12岁时,小嘉玲第一次来月经,阿嫲和妈妈告诉她做女人会有很多无可避免的痛苦。 对“流血”这件事她充满了恐惧,甚至想换个胎投:

“做女人也太衰了吧。” 然而,当40岁时自己被医生告知要早更了,她瞬间慌了。 想到这辈子都还没当过美女,一急之下跑去打玻尿酸,结果打成个金鱼眼。

又心酸又好笑。

回忆是成长,现实是变老,送走青春接纳自己,才算正式宣告人生下半场的开始。 这大概就是《俗女》的魅力。 温情但不滥情,真实而接地气。 与其说这部剧的主角是陈嘉玲和她的家人,不如说就是我们自己。 有小脾气、会犯错,也自私不高尚,可能今天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愁,明天又脑子一热又不知会干出什么事。 即便不完美,没有常规意义上的成就,但依旧努力而勇敢地感受人生百味,何尝不是一种自在的活法呢? 陈嘉玲是俗女,我们都是陈嘉玲。就像网友所说: “亲爱的陈嘉玲,我虽然只认识了你三年,但已经认识一辈子了。” 而你,也可以永远相信陈嘉玲和她家人带给你的快乐和感动。

郑重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,请谨慎参考。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本文图片及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做删除处理,谢谢。